aha moment 2020.06 - 07

不要太过于执着于某一件事情, 一方面有可能是你的短期能力没有到达确实做不好, 不必过于沮丧
另一方面, 也有可能是这件事情不是你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需要一些机缘, 既然没有, 就 let it go~

为什么三顿半在淘宝上做得这么好?是不是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他真的很符合淘宝的爆品逻辑?
看了一圈他的淘宝店,主要高销量的产品就是两款,不搞什么七七八八的花样,入门款+升级数字款作为大单品奠定了品牌热销基础。拳头产品的销量越高,得到淘宝的推荐就越多,销量不断累积。
另外就是各种和演员、插画师、其他品牌的合作款,更多是品牌建设的作用,具体卖出去多少赚多少钱应该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做了淘宝小卖家之后的一个感受是,如何更好地提高复购才是正经事!(没有说拉新不重要的is,只是营销这件事更多强调拉新或是促活,这下感受到了产品力的重要性。本质来说,做生意会服务到两种人,一种是比较中寻求更低价格的人,另一种是不比较,依靠信任下单的消费者。寻求低价除非你真的能持续搞到便宜又好的东西,否则难以长期维持。说了一堆废话,说到底还是信任信任信任!品牌品牌品牌!

「受到刺激不要立刻作出反应,而是能够拥有阻止、隔绝的本能。」 -《倦怠社会》

冥想是关于观看的教育。

对于淘宝上单价较高、决策时间相对长的商品,有什么促进交易的方法呢?

b站早上给我推了一个视频,是个美妆博主做了自己的品牌叫「ann's rosary」, 看到了国外新消费品牌的标准模样,觉得差点意思。为什么觉得差点意思呢?因为感觉这是个专业团队策划的品牌方案,但就是缺少对国内消费者的凝视。消费者需要什么?该呈现什么给到他们?在这个品牌升级里没看到这一层的思考。模仿和借鉴国外护理品牌的视觉风格倒完全不是问题所在,只是没有自己品牌的灵魂又怎么吸引别人呢?

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取决于我们能否超越 "对话式网络 "的带来的短暂的如碳水的快乐,而转向更永恒、更综合、更迭代、更少个人化和更少自我主张、更孤独但更有联系的东西。 -摘自产品沉思录

恋爱等同于将自己暴露在未知的评价体系里。评价标准有另一半制定,还会遇到未知的竞争者。不恋爱就可以保持“完美”的自我。so true......

Eugene Wei 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会是社交应用的核心用户,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获得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最有效的方式。这个论断如果成立,那其实可以推广说,所有在线下环境下不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人都可能是社交应用的积极的使用者。而这恰恰是我们在美国市场中的少数裔族群或者贫困地区注意到的。-来自知乎宋一松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推荐,是 2007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 --- {The Odyssey Years}:https://www.nytimes.com/2007/10/09/opinion/09brooks.html。讲的是过去人的成长阶段可以分为:幼年、青年、成年、老年四个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起码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幼年、青年、The Odyssey Years、成年、前退休时代以及老年。

「The Odyssey Years」指得就是大学到刚步入社会寻找职业发展方向的这段时间。我想一方面是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另一方面科技在不断发展,摆在普通人面前的选择和机遇更多了,The Odyssey Years 正是青年人面对花花世界的一个选择期。在美国 2007 年就有了这样的现象,现在这也正是中国的一大现象。友邻还推荐了斯坦福的人生设计课,感觉得看一下。课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wFGCpXfsbeqOfcEdEWWzsgTvPDB-ACN & https://lifedesignlab.stanford.edu/ & https://lifedesignlab.stanford.edu/resources & https://www.douban.com/note/770844640/
(懒得翻墙可以看b站搬运的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g4y1z76J?p=12

youtuber ali abdaal 关于 the odyssey years 的 newsletter:http://email.aliabdaal.com/issues/what-should-i-do-with-my-life-218374。

顺路又想到了 waitbutwhy tim urban 的 职业规划那篇文章,常看常新呀!要诚实面对自己。

是因为大家都月中发工资吗?我的淘宝店总要等到月中生意才会变好orz 月初就频频担心是否就此倒闭?

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的人。

包邮、包运费险,对买家来说完全没有交易成本,退货率很高。现在把运费险关掉,看看退货率会不会有变化。之后想再试试不包邮费。

一个随想:每个努力的人背后都有驱动他的东西。有的人是责任,有的人是对成功的渴求,有的人是金钱。有目标才能被驱动。

要好好利用时间,才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呀。

今天看到经纬张颖转了 aha 视频最新的一支纪录片,跟拍了一个炒币暴富的温州年轻人在疫情中投入几百万做口罩生意。

和林栋的故事类似的是,两个人都很享受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刺激,也看到了野心、金钱驱动的人展现在镜头前的一小部分内心世界。「因为难,才好玩。」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有震动一下。

从炒币到做口罩生意,朱怀阳让人想到嗅到血腥味疯狂寻找方向的鲨鱼,对金钱的敏感和渴望驱动他不停搏斗。但他当然和鲨鱼有所不同,他显然有谋划的意识和对投入产出比的分析考量。

不过,这支视频更有意思的还是摄制组的清华小哥和朱怀阳的对话。没有这段对话,这个视频估计也就是一段疫情中嗅到金钱味道乘兴而来失败而归的典型故事样本。一个手握最顶级学府毕业证的人对另一个算是赶上时代风口浪尖而发财的人发问:“你会为自己没有清华毕业证后悔吗?”这个显得有些生涩和突如其来的问题在节目后半段显然已经绕开了做口罩这件事而进入了另一个社会议题的探讨 —— 学历决定一切吗?或者学历到底能决定什么?不同人站在各自的出发点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视频里朱怀阳的回答让人觉得他在金钱上的成功不无道理吧,不飘,凡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就像他说的,没有最高学府的毕业证又如何,只要可以雇佣这里毕业的人为自己赚钱就可以,做事要放下自己的心理优势云云。

日常生活中离朱怀阳这样的人很远,看到这样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样本满足了一下好奇心。

视频地址:
https://weibo.com/6212569431/JcwiJwQ8D?type=comment


淘宝店刚开张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哪一天要是突然卖出去了七八件,我都已经畅想自己找设计师做印花制版并顺利卖完最小起订量。然后第二天通常销售额会归零,我又陷入自己是个菜鸡的悲伤情绪中。

当然,两个月过去,现在已经坦然面对这一切了。尽人事,听天命。

重复出现的问题暂时无解,但可以借过去积累的经验暂时克服或者让这一波快点过去。

我感觉 2020 要走了